编织M-ICT蓝图 中兴通讯5G疾行在路上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5G作为中兴通讯M-ICT战略目标的实现基础,已经疾行在道路上。


2009年,中兴通讯便成立5G预研团队并提出软空口理念,开始5G相关技术研究。进入2014年之后,中兴通讯5G研发进程加速,当年2月,发布5G技术白皮书,5月,在4G Cloud Radio架构的基础上,率先发布了基于动态Mesh的全新5G接入网架构,6月,全球首家提出提出Pre5G创新理念,并给出了相关产品的研发路标概念。


到了2015年,中兴通讯正式发布了基带射频一体化Pre5G基站,并被德国电信列入首批5G创新实验室合作伙伴名单。与此同时,中兴通讯也加入欧盟H2020计划,致力于5G创新研究。


更进一步,中兴通讯明确了5G研发路线。2015年-2018年,聚焦5G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原型验证;2017-2018年,启动5G标准化进程,重点做好5G技术标准化提案准备,积极参加3GPP标准组、中国IMT2020推进组和欧洲5G项目组的5G标准前准备工作。


“5G技术将把人类彻底带入万物互联的网络社会,是M-ICT最重要的基础。中兴通讯将在5G领域持续耕耘,与全球客户共同迎接全联接的M-ICT时代。”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表示。


中兴的5G观点


尽管全球运营商和设备商对于采用统一的5G标准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在具体技术实现上,分歧依旧存在。


中兴认为,5G的驱动力来自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无处不在的物联网。


首先,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视频类业务的开展,现有3G和4G移动互联网无论从覆盖,容量,还是从带宽和性能上均无法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宽带接入需求,5G研究势在必行。


其次,物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联网和虚拟现实等。超过500亿的联网设备对传统移动接入网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当前的3G和4G网络无法高效满足不同行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必须依托5G实现。


对于5G的基本属性,业界已经取得共识,那就是5G网络的单位面积数据流量将是4G网络的1000倍,用户接入速率提升10~100倍(光纤一样的接入体验),接入容量超过500亿。5G技术将把人类彻底带入数字网络社会,除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通讯、5G还将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


尽管5G为人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卷,但事实上5G刚刚起步。中兴认为,全球5G技术研发仍处于初始期。截至目前,5G的愿景、应用场景和需求指标已基本梳理清楚,5G的潜在核心技术有些已相对明确,比如Massive MIMO、超密网UDN、新的多址接入技术等,但是其它的潜在核心技术仍处于百家争鸣的混沌状态。


为了尽快统一5G标准,3GPP计划于2015年年底举办首次5G讨论会议,标志着5G标准化进程的正式启动。而ITU计划在2017年年底开始候选技术标准的征集与评估工作。“5G核心技术框架将在今后的2-3年内逐步收敛和清晰。”中兴专家向记者表示。


目前,5G研究主要依托区域性的组织,如欧洲的METIS、中国的IMT2020、日本的2020andBeyondAdHoc、韩国的5G Forum等,特征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但中兴认为,标准之争的主战场还在3GPP、ITU。中兴将积极向3GPP和ITU提交标准预案。


疾行在5G技术和标准道路之上


对于5G的具体技术,业界还存在很多分歧,每个厂商都提出了不同的技术实现路径。中兴通讯则提出虚拟小区Virtual Cell、多用户共享接入MUSA、软自适应链路SA、软件定义空口SDA等标签技术。


虚拟小区打破了以“蜂窝小区”为中心的传统移动接入网理念,转变为完全以“用户为中心”的接入网络。即每个接入网络的用户拥有一个跟用户相关的“虚拟小区”,该小区由用户周边的几个物理小区组成,物理小区之间彼此协作,共同服务于该用户。


当用户在网络中移动时,该虚拟小区包含的物理小区动态变化,但虚拟小区ID保持不变。因而在用户移动过程中没有切换发生,无论用户身在何处,都能得到来自周边多个物理小区的良好信号覆盖和最佳的接入服务。


“虚拟小区是移动接入理念的一次革命,真正实现了从‘用户找网络’到‘网络追用户’的梦想。”中兴专家表示。


多用户共享接入技术MUSA充分利用了远、近用户的发射功率差异,在发射端使用非正交复数扩频序列对数据进行调制,并在接收端使用连续干扰消除算法滤除干扰,恢复每个用户的数据。多用户共享接入允许多个用户复用相同的空口自由度,可显著提升系统的资源复用能力。


另外,由于无需保证用户之间的正交性,多用户共享接入方案无需空口的调度处理机制,非常适用于高密度、大容量的移动接入场景。


理论仿真标明,中兴通讯设计的MUSA算法可以将无线接入网络的过载能力提升到300%以上,从而更好地满足5G时代万物互联的需求。


软链路自适应技术通过引入各种软性技术,可以提高信道预测和反馈方法的准确性,从而解决了开环链路自适应周期较长、干扰突发对性能影响大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了5G各种新场景对QOS的差异化需求(低延迟或超可靠或高吞吐量或高速移动)。


5G时代,多样化的业务对接入网络的性能要求千差万别,如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均部署专用的接入系统,势必导致5G网络过于复杂,且运维成本高昂。中兴通讯在业界率先提出软空口SDA理念,即使用一套高性能的移动接入网络基础设施,通过软件定义的空中接口来满足5G时代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从而简化5G接入网络架构,节约网络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在研发核心技术的同时,中兴通讯积极推进5G标准的进程。


中兴已经成为5G全球技术和标准研究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作为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的核心成员,中兴通讯担任IMT-2020 IEEE工作组主席、IMT-2020网络技术工作组的副主席等重要席位,并牵头了多个子工作组的研究工作,积极投身于5G无线关键技术及下一代网络架构的研究工作。


Pre5G:预演5G


值得一提的是,中兴认为,5G愿景虽然美好,但无法解决今后几年的迫切问题。“参照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时间计划,5G的规模商用将在2020年以后,LTE网络难以满足今后5年内飞速发展的移动宽带互联网和无处不在的物联网需求,Pre5G是解决运营商近几年燃眉之急的对症良药。”中兴专家表示。


中兴通讯发现在特定场景下,可以提前把部分5G技术应用到现有的4G产品中来,而不涉及修改标准,这样就使用户能够提前得到类似于5G的用户体验。为此,中兴通讯在业界第一家明确提出Pre5G技术定义,并积极践行Pre5G商用化的公司。这将大大提升运营商4G网络的系统性能,延长运营商4G网络的生命周期,同时助力运营商实现从4G到未来5G时代的平滑衔接。


对于Pre5G,中兴也明确了研发路线。2015-2016年,完成重点Pre5G商用产品研究和发布工作,如Pre5G Massive MIMO、Pre5G UDN和Pre5G MUSA;2016-2017年,和合作伙伴一起完成Pre5G产品的外场规模商用;2017-2020年,实现Pre5G规模发货,完成5G商用前的4G网络性能改进工作。


从技术层面,Pre5G包含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Pre5G超密网(Pre5G UDN)和多用户共享接入(Multi-User Shared Access)等核心技术。


Massive MIMO是5G的核心技术之一,利用多天线空分复用成倍地提升频谱效率,增强网络覆盖和系统容量。Massive MIMO使用的天线数量超过100个,高出传统基站一个数量级,因而可以在系统和终端之间传输更多独立的数据流,从而成倍地提升频谱效率。仿真表明,128天线(64个独立通道)的Massive MIMO基站,其吞吐率可达到TD-LTE 8 天线基站的4~6倍,帮助运营商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站址和频谱资源满足高速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


中兴通讯采用创新的技术方案,使得商用的4G终端可以在Massive MIMO基站下使用,使用户在不换终端,不等待新的空口标准的情况下,提前体验到接近5G的性能。基站系统的总体容量提升后,在多用户同时接入的典型应用场景下,每个用户的平均速率均有4至6倍的提升,即使现阶段商用的4G终端无法支持更高的峰值速率,Massive MIMO基站也可以通过多用户MIMO的方式显著提升系统的整体容量。


此外,大规模的天线阵列可以实现精确的立体波束赋型和动态用户追踪,从而显著提升网络覆盖并降低对周边基站的干扰,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的无线环境中。


Massive MIMO在提升频谱效率方面成效显著,但仅靠Massive MIMO技术还不足以满足指数增长的数据带宽需求。超密网Ultra Dense Network通过更为密集的小区组网(站间距只有几十米)来进一步提升局部区域的流量密度。


小区密度增加势必会引入严重的干扰问题,Pre5G UDN充分利用中兴通讯成熟的 pico RRU硬件平台和Cloud Radio软件云协同技术,并辅以自适应定向覆盖, 小区智能开启/关闭, 智能功率控制等技术,可高效解决密集组网场景下的干扰问题,使运营商能够将基站部署得更为密集,从而获取更高的系统容量。


在Pre5G的实践方面,中兴通讯已经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商用进展业界领先。


2014年11月,中兴通讯联合中国移动在深圳完成了全球首个TD-LTE Massive MIMO基站的预商用测试。该测试由中国移动研究院发起和组织,采用中兴通讯最新研制的64端口128天线Massive MIMO的基带射频一体化室外型基站,测试结果超出中移研究院的预期。


中兴通讯的Massive MIMO从设计之初就面向商用考虑,在体积、重量、成本、工程化、安装等方面作了很多周密设计。预商用Massive MIMO产品成功做到一个模块内部集成128天线,但整机迎风面积与普通8天线接近,彰显了中兴通讯在5G领域强大的研发和商用能力。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表示:“中兴通讯完成了3D/Massive MIMO预商用外场测试,测试结果令人振奋,无论进度还是结果都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加快了技术商用验证的步伐,深层次地挖掘了TDD网络的技术优势,中国移动将继续与中兴通讯进一步加强3D/Massive MIMO及其他5G技术方面的合作。”


中兴通讯无线CTO向际鹰表示:“3D/Massive MIMO天线数接近甚至超过100根,高出传统基站一个数量级,听起来非常遥远,但中兴通讯通过一系列创新,把看似遥远的5G技术拉近到4G时代。大家普遍担心尺寸,但通过测试表明尺寸与8天线相当。中兴通讯提出的Pre5G理念和大量技术创新,可以使4G终端提前体验到3D/Massive MIMO带来基于5G技术的业务体验。”


2015年1月,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完成全球首个Pre5G Massive MIMO基站的多用户多流外场预商用测试,成为首个掌握Massive MIMO多流技术的厂家。中兴通讯通过运用Pre5G的多用户多流空分复用技术,基于商用4G终端,创造了频谱效率和单载波容量的新记录,实测峰值达传统基站的3倍以上,平均值预计在5倍以上。


2015年3月,中兴通讯在巴塞罗那展会上发布了业界第一款可商用的Pre5G Massive MIMO基站产品,并进行了单载波频谱下超过400Mbps吞吐量的动态业务展示,该产品获得2014年度GTI“创新解决方案与应用大奖”,以此表彰中兴通讯Pre5G Massive MIMO产品与解决方案在商用部署进程上取得的成就。


作为业界主流的无线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产品和方案创新,Massive MIMO成功的预商用测试再次展示了中兴通讯在5G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强大实力,也进一步践行了中兴通讯Pre5G的商业理念。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