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迅雷创始人程浩:从赛道、投资逻辑到打法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7-29 10:54:39

华为耀星校园2016年初程浩离开迅雷成立松禾远望基金。两年的时间,他对投资人这个新身份适应如何?他一直强调要顺势而为,可风口常新,他如何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机会?作为一支年轻的基金,又如何找到自己的赛道和打法?……

2016年初程浩离开迅雷成立松禾远望基金,像他这样全职做投资的成功企业家在国内并不常见。两年的时间,他对投资人这个新身份适应如何?曾经成功的创业经历让他具备优势,但也同时面临许多挑战,比如他一直强调要顺势而为,可风口常新,他如何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机会?如何判断企业的价值?作为一支年轻的基金,又如何找到自己的赛道和打法?......

好在,这两年程浩对于上述问题也有了一番深度思考。

投资逻辑

周莹:您专职做投资已经两年,和创业时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

程浩:投资和创业最重要的都是聚焦,然后在找人、找钱、找方向这三点上也是一样的。

不同在于作为投资人我是副驾驶,而不是开车的那个人了。早期投资的项目不可能最后都跑出来,有的项目发展比较慢,如果是我创业当CEO,遇到这种情况肯定要天天踹负责人的屁股,但现在身份变了,自己也不能总是天天去骚扰创业者。

所以有时候就要稍微控制一下自己,帮忙看看地图没问题,一块交流也没问题,但真到了一个路口,该直行还是左拐,那是司机的问题,我只会给建议。这样来看,角色不同有时会觉得有点使不上劲来,同做企业不一样,该放就得放,得包容创业者犯错。

周莹:您现在的聚焦点在哪里?

程浩:我们聚焦在人工智能,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车、+机器人、+企业服务和+金融科技这四个方向,但不代表别的人工智能子领域就不看了。其实我们看的企业服务大多数还是和大数据相关的,比如精细化运营、大数据反欺诈等。

周莹:具体判断项目的标准是什么?

程浩:越是早期的,看人的比例越高,越是后期的,看事的比例越高。就像腾讯投资刘强东,不需要再看刘强东怎么样,他已经交出了京东这份成绩单。我们看项目基本就五个问题:

第一是不是刚需;第二市场空间大不大,这决定了天花板有多高;第三商业模式是什么;第四为什么是你做,而不是别人做;第五就是护城河在哪里。就这五个问题,能答好的人少之又少。

周莹:未来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瓶颈是不是来自于人才?

程浩:不用未来,现在就是,任何创新的瓶颈都是人才。我觉得短期内人工智能对技术的依赖度很高,因为技术壁垒是比较明确的,你如果不懂技术,产品连最基础的可用性都达不到。

长期来看,在人工智能领域,产品经理和懂行业的人优势会更大一些,因为算法壁垒和技术门槛会越来越低,大家就要比谁的方案更合适。但是这仍然取决于行业到底是关键性应用(Mission-Critical)还是非关键性应用(Non-Mission-Critical)。

周莹:关键性应用和非关键性应用对创业者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程浩:首先,关键性应用就是一丁点儿错都不能犯的人工智能领域,要追求99.9……%后的多个9,做不到就没法商业化,比如无人车、手术机器人等等。所以这类应用必须是科学家领衔,而且必须是大牛,因为这些关键应用的特点就是离钱远、研发周期很长,需要依赖持续融资,没有好背景根本融不到资。

非关键应用就比如人脸识别的门禁,它要求综合素质较强的创业者,这类应用不追求99.9%后面有多少个9,而是考验创业者的产品化能力、工程化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供应链能力,以及营销能力。

这里要注意,工程师们的思维是技术含量越高成就感越高,但其实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如果你不能解决需求、提高体验,那技术再先进也是没意义的。有很多时候,也许就是用最土的技术反而效果会更好。就像我们当年做迅雷看看,一味追求通过P2P技术手段降低带宽,其实带来很多问题,反而像优酷那种直接用网页+Flash的简单粗暴最好。

当然最重要还是看人和事是否匹配,也就是CEO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和所做的事情Match,不Match就错了。就像你找一个科学家去做共享单车,这就不对,因为单车是一个强运营驱动的事。

周莹:所以看人工智能领域的项目要先去判断它是关键性应用还是非关键性应用?

程浩:对,首先看这个,然后再看团队和这件事是否Match。

周莹:未来什么岗位容易被机器替代掉?

程浩:被替代和职业的高低贵贱没有关系,主要取决于两点:第一,输入是否有边界;第二,输出是否标准化。比如高频交易的基金经理,他的输入是股票的买卖,输出是今年赚了10%还是20%,很容易形成机器学习的闭环,因此就容易被替代。

但像幼儿园、小学老师就很难被机器人取代,因为它的输入没有边界,除了语文、数学,还有各种社会规范、道德伦理。输出也没法标准化,学业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还要培养大家的个性、领导能力、团队精神等等。

说到底机器得比我人做得好,比如自动驾驶代替司机,假设人的出错概率是万分之一,机器要做到百万分之一才行。

周莹:您其实也投了自动驾驶的项目Roadstar.ai,它现在发展的情况如何?

程浩:目前他们团队在稳步推进工作,自动驾驶原型车在去年10月就已上路测试了。但我想说一点,对于自动驾驶这类关键性应用,商业化一定不能急。

因为长远看自动驾驶是万亿级别的产业,而且能做的人很少,优秀的团队细数起来不超过一只手。目前大家离商业化都很远,但现在很多创业者对时间不够尊重,一个比一个激进,我本来计划三年量产,一听你明年就要量产了,再怎么样我后年也要量产。这样的心态是不适合做关键性应用类项目的,但这是这个领域的普遍现象,可能是为了迎合投资人的需求吧。

周莹:如果这个市场未来必有一仗,打赢的要素是什么?

程浩:仗肯定要打,但先说赛道,其实自动驾驶这个赛道挺大的,核心要看三个参数。

第一个环境是封闭还是非封闭;第二个路线是否固定;第三个速度是中高速、中低速,还是高中低速都有,或者哪一种为主,这就决定了事情的复杂度。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矿车在封闭路段,工作地点是圈起来的,别的车辆和人员都进不去。然后固定路线,从一头挖完运到另一头,都是中低速,这些一定是最先落地的,包括矿区、港口;而乘用车则首先是非封闭路段,又是非固定路线,路上有人、有自行车,其次高中低速都有,这一定是最复杂的。

上面这两者中间还有一个物流货运,特别是干线物流,它是半封闭路线,有汽车但没有自行车和人,车辆在固定路线行驶,这对制作地图来讲简单很多。

最后它是中高速,所以它在中间难度。其他的类似园区的通勤车、大马路上的清洁车都可以直接拿这三个参数套就对了。所以必须要定位在同一个市场才能叫真正的竞争者,你做矿区,我做乘用车,那就不是竞争对手。

赛道与打法

周莹:您目前最看好的三个赛道是什么?

程浩:第一是人工智能。过去20年互联网解决了连接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很多行业的问题其实是供需关系不平衡,需要提高生产力和行业效率,人工智能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是企业服务。现在流量红利枯竭,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就要做内功、提升管理效率,这就成了企业服务发展的基础。

第三是线上线下融合。很多行业线下获客成本已经低于线上,把线上线下打通,可以提高运营效率,新零售属于最典型的。

这三个是互联网下半场我认为最重要的趋势。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